91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精品厂,91久久久久久熟女,国产乱老熟视频胖女人,91麻豆精品国产自产精品观看

關于我們 | English | 網站地圖

中國能源戰略的核心思考

2014-06-09 09:22:56 華夏能源網   作者: 傅成玉  
能源問題是事關人類生存與發展的全球性課題。隨著新一輪工業化的深入進行,能源資源問題、氣候變化問題、環境問題帶給人類的挑戰日益嚴峻。
 
中國是發展中的能源消費大國,能源消費結構與世界總體消費結構存在較大的差異,合理利用國內煤炭資源,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推進用能方式改革,將成為中國能源行業未來發展亟須解決的問題。
 
構建中國能源安全保障體系不僅是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也有利于增強中國在全球能源事務中的話語權和影響力。
 
一、人類在能源問題上面臨的主要挑戰
 
1.新一輪工業化挑戰
 
上一輪工業化有兩個顯著特征:一是涉及人口相對較少。所有已完成工業化的國家人口總計不到12億。二是持續時間相對較長。累計持續了200余年。至上一輪工業化完成時,工業化國家能源消耗占人類能源消耗的60%。
 
由于這一輪工業化過程涉及人口少、持續時間長,所動用的全球能源資源在整個世界可承受的范圍之內。
 
但在新一輪工業化過程中,涉及的人口包括金磚五國,東南亞的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越南,除巴西以外的南美洲國家以及中東地區國家等近40億人口,持續時間預計不會超過100年。
 
因此,新一輪工業化過程相對較短、涉及人口較多,將消耗大量的能源資源,這對世界能源供給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2. 能源資源挑戰
 
目前OECD國家的能源消費約占世界能源總消費的46%,按照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當前能源消費水平測算,新一輪工業化如果延續上一輪工業化的發展模式,40億人實現工業化需要消耗能源約220億噸油當量,是前一輪工業化的2~3倍。
 
同時,按照聯合國公布的人口報告顯示,到21世紀中葉世界人口將達到90億,其中新增的20億人口消費的能源資源尚未列入測算。盡管世界的能源資源在較長時期內不會枯竭,但大規模的消耗必然會導致各種能源資源價格的大幅上升。
 
自2003年開始,原油價格從20美元/桶逐步攀升到120美元/桶,并在2008年金融危機之前達到147美元/桶的最高值。其他能源資源價格也隨著原油價格同步大幅攀升。本輪原油價格的大幅攀升,主要不是因為供給的減少,而是人們對未來能源消費的擔憂不斷增大,以及美元過剩造成的。
 
2008年金融危機導致原油價格一度回落至43美元/桶,但隨著全球流動性的再度過剩,油價又進入上升通道。長遠看,石油需求的增長幅度將會遠遠大于供應幅度,由此導致能源資源價格將不斷攀升。
 
此外,在這一輪工業化進程中,中東國家、俄羅斯、印度尼西亞等許多資源國的國內能源消費比重逐步增大,將由過去的能源出口國轉變為能源進口國,并引發政治上的緊張。中國必須做好準備,從政治、經濟和社會發展角度,總體思考解決中國的能源發展戰略問題。
 
3.氣候變化挑戰
 
能源問題離不開氣候變化問題,氣候變化已經是一個不爭的事實。過去的30年中,西方主要國家把氣候變化納入其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和國際經濟交易結構中,氣候變化已經演變為一個重大的國際政治和安全問題。
 
中國作為發展中國家,工業化意味著能源資源消耗尚處于增長階段,污染物和排放物同樣處于一個增長階段,氣候變化問題對中國的制約性非常大。
 
此外,中國政府作出了鄭重承諾:到2020年中國單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強度比2005年下降40%~45%。這就要求中國企業必須要加強節能減排,走綠色低碳、清潔健康的發展道路。
 
無論是“走出去”,還是在國內尋求發展,都必須加大對節能減排的技術和經濟投入力度,加快轉型發展,促進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
 
同時,氣候變化將會帶來一個新興的、巨大的碳交易市場。早在2008年金融危機之前,中國企業已經通過CDM機制與西方公司開展了合作,這對于企業來說既是挑戰也是機遇。
 
4.環境挑戰
 
中國在工業化過程中的環境問題已經成為影響人民生活和國家發展的重要問題,妥善處理環境問題已經刻不容緩。2010年,全國廢水排放總量達到617.3億噸,水污染已造成近海水質惡化,地表水污染嚴重。
 
全國工業廢氣排放量達到51.9萬億立方米,其中,二氧化硫排放量為2 185.1萬噸,全國三分之一的國土面積受到了二氧化硫排放導致的酸雨影響,已經危及到工農業生產。
 
綜上所述,在國民經濟發展中,能源資源、氣候變化和環境保護等問題既關系到國計民生,也關系到國際政治關系格局。因此,必須正確認識、高度重視、采取措施,走出一條清潔環保、低耗高效的綠色發展道路。
 
二、中國能源消費存在的主要問題和不足
 
1. 能源結構不合理
 
中國既是世界第一產煤大國,也是世界第一煤炭消費大國。長期以來,中國能源消費以煤炭為主,占全部能源消費的70%左右。2010年,在世界能源消費構成中,石油、天然氣、煤碳所占比重分別為34%、24%、30%;同期中國能源消費構成中,石油、天然氣、煤碳所占比重分別為19%、4%、68%。與世界能源消費結構相比,中國能源結構存在先天性不足。
 
2.能源消費強度高
 
2010年,世界能源消費總量約為169億噸標煤,中國能源消費總量為32.5億噸標煤,幾乎占到世界能源消耗的20%,而中國GDP僅占到世界的9%。同年,中國的能源消費強度為5.5噸標煤/萬美元,約為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美國的2.5倍,歐盟的3.7倍,日本的4.2倍。
 
盡管在產業結構方面,中國與西方發達國家存在較大差異,西方發達國家的第三產業所占比重在70%以上,比中國高約20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具有能耗低、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高等特點。
 
即便如此,中國能源消耗強度高于西方的程度,遠高于中西方產業結構差異所帶來的能耗差,這充分表明中國的能源使用效率低、浪費嚴重。
 
3.能源轉化效率低
 
能源轉化效率是一種能源到另一種能源的轉化程度。以煤發電為例,目前煤直接發電效率為36%~42%,如果綜合考慮煤從礦區運到電廠所需的能源消耗,煤炭發電的綜合利用率只有32%~38%,轉化效率非常低。
 
4. 用能方式浪費大
 
以城市為例,供電、供水、供熱基本是通過電網、水網、熱網單獨完成,單線系統中過剩的能量絕大部分都被浪費掉了。
 
如果把單線用能方式轉變為分布式能源供應,把單線系統集成一個能源網,通過冷、熱、電三聯供技術,比如用天然氣發電,對做功后的余熱進行回收,用來制冷、供暖或制備生活熱水,就可實現對能源的階梯利用,提高能源的綜合利用效率。
 
綜上分析,走新型工業化道路是中國的必然選擇。中央提出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即堅持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走出一條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的新型工業化道路。
 
具體來說,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必須要依靠技術進步,加快結構調整,大力開展節能減排工作,把傳統產業改造成新型的低耗能、低排放、高產出的綠色低碳產業,這是一項非常艱巨的任務。
 
三、構建中國能源安全保障
 
1.節約是最大的資源
 
按照2010年中國的能耗水平測算,到2020年需要近70億噸標煤,資源環境將難以承受。若按照到2020年中國的能源消費強度降至2010年的世界平均水平計算,2020年中國的能源需求將為34億噸標煤;若按照歐盟的平均水平計算則為19億噸標煤。
 
因此,中國實現到2020年GDP翻一番,同時能源消耗總量不增長,必須走低能耗、低排放的發展道路。
 
第一,提高能源轉換效率。從煤到電,從一種能源到另一種能源,在過去常規的全生命周期中,扣除10%的輸變電效率損失,煤的熱效率僅為25.2%~32.8%。如果發展煤制天然氣,通過天然氣發電再運輸到市場,那么全生命周期能源效率可以提高到48%~56%。能源轉換效率的提高意味著節約了大量的能源。
 
第二,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在城市推行分布式能源系統,可以使能源使用效率提高一倍左右。
 
第三,加大生產過程中的節能減排力度。
 
目前中國節能減排主要是體現在生產領域。以中國石化為例,多年來中國石化把綠色低碳作為企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把節能減排水平作為企業國際競爭力的重要標志,把清潔生產作為踐行企業社會責任的重要內容,不斷加大技術研發投入,深入進行技術改造,取得了一些成績。
 
2005-2011年,中國石化原油加工量從1.48億噸增加到2.19億噸,乙烯產量從550萬噸增加到1 004萬噸,但煉油綜合能耗則從68.59千克標油/噸降至58.06千克標油/噸,乙烯綜合能耗從678千克標油/噸降至583千克標油/噸,能源節約成效顯著。
 
第四,大力推廣使用建筑、照明、家電等節能產品,推廣節能技術應用。
 
2.眼睛向內立足國情解決能源基本供給
 
2.1 抓好煤炭的清潔化利用
 
中國是煤炭大國,煤炭資源量達到5.57萬億噸,足以支撐中國經濟發展100年以上。未來世界能源供給將受到經濟、政治等多方面因素制約,中國要完成工業化就必須立足國情,充分利用好國內能源資源,開展煤炭清潔化利用,將能源資源結構上的劣勢轉變為經濟發展中的優勢。
 
一是將煤氣化作為煤基清潔能源發展的主要技術路線。
 
二是大力推進煤炭循環利用。在煤氣化過程中,針對不同煤質的差異性,充分開展煤炭循環利用,加強技術創新,優化技術工藝,提高煤炭資源利用效率,減少環境污染。
 
三是實現能源集成與二氧化碳資源化利用。解決氣候變化問題必須要解決二氧化碳排放問題,兩者相輔相成。
 
中國是用煤大國,煤炭利用過程中產生的二氧化碳利用有巨大潛力。通過開展二氧化碳的捕捉、儲藏和利用,可以實現二氧化碳資源化,把能源發展與經濟、社會發展有機結合起來。
 
此外,隨著國際油價持續上漲和中國原油進口量不斷增加,預計到2020年中國原油進口量達到4億噸,這將對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帶來巨大挑戰。
 
因此,大力發展清潔能源、替代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就愈發重要。大力發展新能源,一方面有利于節能減排,特別是二氧化碳減排;另一方面有利于平抑國際油價,就是在能源總需求量增加的情況下,減少對石油的依賴從而抑制油價。
 
四是推進化工原料的煤炭替代,石油將主要用于生產交通燃料。目前中國進口和自產的原油主要用于生產交通運輸燃料和化工原料。當原油價格超過100美元/桶時,以石腦油為原料的乙烯工藝路線沒有競爭力。
 
如果發展煤或天然氣化工,用煤生產100萬噸烯烴,即可替代200萬噸化工輕油,相當于替代800~1300萬噸的原油加工量,這樣就會大大減少中國對原油的依賴,減少能源外匯支出。
 
2.2 加快非常規油氣資源開發利用
 
頁巖油、頁巖氣等非常規油氣資源正逐步成為世界能源的重要組成部分。美國是目前全球探明頁巖氣量最多的國家,除了具有儲量豐富的優勢外,頁巖氣的成藏條件也非常優越,開采技術最先進。
 
近年來,美國頁巖氣發展迅猛,從發現之初到現在,頁巖氣年產量已從100億立方米增加到1800億立方米。
 
從資源情況看,中國富有機質頁巖分布廣泛,南方地區、華北地區和新疆塔里木盆地等發育海相頁巖,華北地區、準噶爾盆地、吐哈盆地、鄂爾多斯盆地、渤海灣盆地和松遼盆地等廣泛發育陸相頁巖,具備頁巖氣成藏條件,資源潛力較大。
 
據專家預測,中國頁巖氣可采資源量為25萬億立方米,超過常規天然氣資源,但由于埋藏深,山區多,開采成本要比美國高很多。近年來,中國政府高度重視非常規油氣的勘探開發工作。
 
2012年3月,中國頁巖氣發展規劃(2011-2015年)正式發布,出臺了一些產業鼓勵政策。隨著國內水平井和壓裂技術的不斷提高,開發非常規油氣已經具備了技術條件。
 
目前,中國石化、中國石油、中國海油、延長石油等企業已先后開展頁巖油氣的勘探工作,并取得了良好進展。
 
3. 加快“走出去”
 
20世紀90年代,中國政府提出充分利用國內外兩種資源、兩個市場的戰略方針,支持石油工業“走出去”,中國企業在境外石油工程、煉化工程、石油勘探開發等方面開展了積極探索。
 
近年來,隨著國際形勢的日益嚴峻,中國能源行業進一步加快“走出去”步伐,海外油氣投資已具備一定規模。2011年,國家發改委新批準了五大海外能源投資項目,項目所在地包括亞洲、非洲、大洋洲,項目類型涉及石油、天然氣、煤層氣等。
 
2011年,中國石油、中國石化、中國海油三大公司海外權益油氣當量產量約1億噸;其中,中國石化海外資產已累計超過6 000億元人民幣,在55個國家開展業務。
 
但是,隨著“走出去”戰略的深入實施,企業獲取國際資源的難度也遠高于上一輪工業化時期,投資的風險和難度也越來越大,地緣政治、金融外匯、法律政策等風險必須要高度重視。為此,中國能源企業要積極采取各種應對策略,參加到國際經濟大循環中去,參與國際貿易,參與國際競爭。
 
4.大力發展油氣貿易
 
面對錯綜復雜的國際政治經濟關系約束和地緣政治風險威脅,中國要構建安全的能源保障體系,就必須大力發展油氣貿易,通過積極參與世界油氣貿易,增強話語權。
 
一是要建設全球性的貿易基礎設施。在世界重要的港口、石油交換和貿易基地,加快建設碼頭、倉儲、管道等貿易基礎設施,為發展全球油氣貿易提供硬件支撐。
 
二是要做大油氣貿易總量,增強中國在全球油氣事務中的話語權。
 
三是實現貿易多元化發展,分散風險,提高國際競爭力。
 
四是建立完善國內期貨市場,加快形成現代高效的石油市場貿易體系。
 
5.完善能源政策
 
能源行業的健康有序發展離不開政府的大力支持,中國政府應當根據國情和社會發展需要,不斷完善能源政策,以保證能源供應安全,提升能源企業競爭力。
 
首先,要加強能源宏觀戰略規劃。大型能源項目的建設周期一般較長,短期發展規劃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制訂30年以上的能源宏觀戰略規劃十分必要。
 
其次,政策法規要及時到位,建立市場化機制。在當前全球化的大環境下,國際能源市場瞬息萬變,機會稍縱即逝,要建立與市場緊密聯系的政策法規聯動機制,尊重市場規律,把握市場走勢,使政策法規能夠更為及時有效地惠及能源企業。
 
第三,繼續加大對“走出去”的支持力度,為能源企業國際化提供政策保障。
 
四、結語
 
中國現代化建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能源挑戰,目前的發展方式不可持續。中國依靠自己完全能夠滿足工業化和城鎮化對能源的需求。中國政府的作用至關重要。
 
【作者簡介:傅成玉,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董事長、黨組書記。高級經濟師,1951年生,畢業于中國東北石油學院(現東北石油大學)地質學系,后獲美國南加州大學石油工程碩士學位,在中國石油行業擁有逾30年的經驗。傅先生于1982年加入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自1983年始,先后在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與阿莫科、雪佛龍、德士古、菲利普斯、殼牌和阿吉普等外國大石油公司的合資項目中任聯合管理委員會主席。 2011年4月,傅先生出任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董事長、黨組書記。】



責任編輯: 張磊

標簽:能源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