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精品厂,91久久久久久熟女,国产乱老熟视频胖女人,91麻豆精品国产自产精品观看

關于我們 | English | 網站地圖

  • 您現在的位置:
  • 首頁
  • 新能源
  • 綜合
  • 綠色 持續 共生 向新——第五屆未來能源大會(FEC2023)順利召開

綠色 持續 共生 向新——第五屆未來能源大會(FEC2023)順利召開

2023-09-29 17:17:00 中能網

9月13日,由中國能源研究會、常州市人民政府、江蘇省工業和信息化廳、中國能源網主辦,常州市武進區人民政府、中國能源研究會雙碳產業合作分會、中國能源研究會分布式能源專業委員會、北京中能網訊咨詢有限公司承辦,長三角國家技術創新中心、江蘇省能源研究會、常州市科學技術協會、常州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常州市企業信息化協會等單位協辦的“第五屆未來能源大會(FEC2023)”在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順利召開。

本屆大會以“綠色持續 共生 向新”為主題,設有CTO、院士、國際三大主論壇以及青年、碳中和產業合作、清潔能源技術創新、氫能技術與應用發展、綠色金融與可持續投資、能源數字化智能化、城市能源與智慧交通創新等專題論壇。此外,通過高端對話、圓桌交流、項目推介等環節,參會專家、機構及企業代表共同聚焦國內外最新信息、最新市場、最新技術、最新產品,分享從“傳統能源”向“未來能源”跨越下的智慧成果和國際視角下中國能源轉型的啟示及經驗。

開幕式由常州市委常委、武進區委書記、武進國家高新區黨工委書記、常州科教城黨工委書記喬俊杰致歡迎辭。中國能源研究會理事長史玉波、江蘇省工業和信息化廳二級巡視員喬亦哲、江蘇省科學技術協會二級巡視員李政、中國能源網董事長馮麗雯致辭。中國能源研究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孫正運主持。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電力科學院名譽院長周孝信,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能源研究院院長金之鈞,中國科學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學教授郭烈錦,中國科學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學碳中和能源研究院院長趙天壽,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斯坦福大學能源研究所主任崔屹以及政府、國內外相關學術組織、科研機構、能源企業、重點高校等100余位專家和近700位代表參會。逾十萬人在線觀看大會直播。

能源是人類文明進步的基礎和動力,關系人類生存和發展,高質量統籌能源安全、能源公平和環境可持續三方關系至關重要。放眼全球,中國正在為推動全球減排目標實現、推動全球能源轉型技術發展發揮關鍵作用。

常州市委常委、武進區委書記、武進國家高新區黨工委書記、常州科教城黨工委書記喬俊杰在歡迎辭中表示,近年來,中國新能源賽道全面鋪開,常州市政府全力建設引領長三角,輻射全國、全球有影響力的新能源之都,集聚了以天合光能、萬邦數字能源、理想汽車、比亞迪等為代表的一批行業先鋒。發電、儲能、輸送、應用全鏈條產業鏈閉環日益完善。去年常州全市新能源領域的產值突破5000億元人民幣,動力電池、新能源汽車、光伏三大產業同比增長96.5%。常州將依托深厚的產業底蘊,把握關鍵時間窗口,聚焦國之所需、企之所能、己之所長,全力打造能源產業聚鏈成群的高地,按照做強龍頭、做長鏈條、做大集群的思路,持續推動智電汽車、氫能等優勢產業強鏈發展、補鏈提升、延鏈融合,實現新能源產業有中做優,優中更強。

中國能源研究會理事長史玉波在致辭中強調,在“雙碳”目標和加快構建新型能源體系的雙重要求下,未來能源大會關注科技創新。科技創新對于能源綠色低碳轉型意義重大,是解決轉型問題的根本出路。能源綠色低碳轉型將不可避免地帶來諸如供用能方式的全方位變革、電網安全穩定運行的結構脆弱性風險突出、系統成本上升等問題,能源發展面臨保安全、穩供應、轉方式、調結構、補短板等綜合性挑戰,迫切依靠科技創新破解這些問題和挑戰。能源轉型的路徑和節奏與科技創新的方向和時點相互依賴、相互影響,需要一體布局和整體優化。要抓住“雙碳”轉型戰略性、瓶頸性難題,以愿景驅動系統謀劃重大科技創新。立足“雙碳”大局,圍繞破解主要挑戰設計重大技術創新方案,總體通過“技術路徑探索-技術路徑遴選-情景化示范”的“三步走”規律。以科技創新推動能源綠色低碳轉型和新型能源體系構建。

江蘇省工業和信息化廳二級巡視員喬亦哲在致辭中指出,江蘇不僅是經濟大省,同時也是能源消費大省。近年來,隨著江蘇省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對能源電力的需求不斷增長,全社會用電量更是達到7400億千瓦時,居全國第三。與此同時,江蘇又是能源資源小省,全省98%的煤炭、96%的原油、99%的天然氣和20%的電力都需要由省外甚至境外調入,這就倒逼江蘇省持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江蘇作為制造業大省,風電、光伏、氫能、儲能等未來能源行業發展起步較早,在全國已形成了一定先發優勢,產業規模國內領先。在促進未來產業發展方面,將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推動未來產業、能源產業做大做強。目前,常州市正著力打造新能源之都,尤其在武進區,正以氫為動力,實現彎道超越,期待本次未來能源大會的舉辦,通過技術成果的展示和產、學、研、用體系建設等方面的探索,讓更多的技術之花盡早盡快地結出產業之果,助力常州市打造引領長三角、輻射全國、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新能源之都。

江蘇省科學技術協會二級巡視員李政在致辭中認為,江蘇是一個科技大省,江蘇研發的投入已經達到將近4000億元人民幣,研發占比達到3%,中國領跑的技術有15%在江蘇。江蘇也是一個人才大省,江蘇籍的兩院院士是全國最多的,在江蘇工作的兩院院士有119位,僅次于北京和上海。常州是科創中國的試點城市,深入對接國家級和省級學會,大力推進資源集聚和成果轉化。本屆大會聚焦未來能源發展趨勢和創新技術,探討可持續能源和綠色發展的關鍵問題,既是一次探討未來能源創新之路的學術思想碰撞,也是一次惠及社會公眾的高端科普活動,更是一次服務地方黨委政府科學決策的建言獻策的活動,是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生動實踐。

中國能源網董事長馮麗雯在致辭中介紹,能源是現代經濟社會的血液,是人類文明進步的物質基礎。未來能源大會辦會理念體現著對能源可持續性發展的關注,體現著對未來能源發展的美好愿景和全球合作的不懈追求。作為中國能源行業的信息服務平臺,她表示將會一直致力于推動能源領域的創新發展和交流合作,碰撞出更多創新的火花。同時,她希望能夠通過本屆大會拓展出更多合作的契機,共同為推動新能源產業的發展與轉型,為能源行業的可持續發展注入新的動力,共同邁向綠色、可持續、共生的能源未來。

本次大會設置了院士論壇環節,院士論壇環節榮幸邀請五位杰出的院士專家,聆聽他們的演講和分享,探討未來能源的挑戰與機遇,為構建更加清潔、高效、安全、可持續的未來能源體系提供寶貴的思路和建議。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名譽院長周孝信在“雙碳目標下我國能源電力系統發展趨勢”的主旨演講中指出,“綠電替代+綠氫替代”,是發展趨勢。要建設新型能源體系,首先要分析預測“雙碳”目標下,未來一次能源消費結構的發展趨勢,這個趨勢就是綠電替代+綠氫替代。電力系統在能源轉型的過程中,我們追求的目標是什么?或者說達到的實際情況是怎樣的?第一是高比例的可再生能源;第二是高比例電力電子裝備;第三是多能互補綜合能源;第四是數字化智慧化能源;第五是清潔高效低碳零碳;第六是高韌性本質安全可靠電力系統。應對的舉措簡單列幾條。第一是大力發展各類儲能技術;第二是實現源端多能互補綜合能源電力系統;第三是實現受端多能互補綜合能源電力系統;第四是大規模的能源電力輸送系統;第五是建設結構合理、安全可靠的配用電網絡;第六是能源電力市場的建設,包括靈活性調節市場、綠電市場、碳的市場、補償機制和激勵機制等等。

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能源研究院院長金之鈞在“中國實現碳中和——挑戰與路徑分析”的主旨演講中指出,實現碳中和可以概括為“兩個輪子驅動,兩大領域發力,一個核心抓手。”“兩個輪子”指的是政府作用和市場作用,初級階段、啟動階段政府作用、政策導向極其重要,但是政府作用是一把“雙刃劍”,從長遠來講必須發揮市場作用。“兩大領域”一個是減碳,一個是消納。減碳領域兩個結構的調整至關重要。一是調整一次能源結構,大力發展清潔能源降低化石能源結構比例。2060年化石能源的比例從現在的84%調整到20%。二是調整鋼鐵、交通、建筑等領域結構,改造工業流程,實現電氣化,電氣在消費端從現在的24%調整到2060年的80%。“一個核心”抓手就是碳定價、碳交易和碳稅,中國在這部分剛剛起步,歐洲做得相對超前,有一些經驗值得參考。金融在實現碳中和的作用才剛剛顯現,是連接市場和政府政策的一個有效地樞紐和紐帶,所以在此領域發力,對實現碳中和是至關重要的。

中國科學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學教授郭烈錦在“《氫能產業發展現狀及未來趨勢”的主旨演講中指出,我國的現狀是缺油少氣乏鈾,對外依存度過高,以煤為主的能源結構短期內難以改變,可再生能源有效利用的占比率和連續可靠性比較低。從可再生能源來看,當前全球最好的是“光伏發電+電解水制氫”裝備,效率從太陽能到氫的效能不到10%。對于風能、地熱能來說,通過流體機械轉換變成電,但不能直接把能量存儲下來。所以簡單地說可再生能源形式單一、不能直接存儲、成本高、效率低。正因為如此,我們應該實施對能源的光熱、化學能等“能勢”梯級利用的整體匹配模式,形成“物質+熱循環”有效轉化的方式??傊叫柰黄祁嵏残约夹g發展綠色氫電。中國碳中和需要構建三端共同發力體系,從電力和氫能的生產端;從能源消費端到強調固碳端,形成完全的綠色氫電從生產到使用到循環利用的一個體系。氫電互換互補是實現碳中和重要的,也是別無選擇的途徑。

中國科學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學碳中和能源研究院院長趙天壽在“面向碳中和的儲能技術”的主旨演講中指出,新型電力系統對儲能的要求非??量?,有多方面的要求。要安全,成本要低,要規?;?,效率要高,長壽命,沒有資源和地域的限制。需要強調的是,新型電力系統尤其需要長時儲能。流體燃料電池有一個體系,比如說燃料儲能、液體儲能,它的容量和功率是解耦的,所以它在儲能時長上非常靈活,具備適合長時儲能、易規?;?、無地域限制等優勢。所以這是一種比較理想的儲能技術,有望滿足新型電力系統對儲能的所有要求?,F有的技術還包括抽水蓄能,抽水蓄能的規??梢院艽螅瑑δ艿臅r間可以比較靈活,而且它的壽命很長,有各種應用場景。但是最大的技術挑戰是地域的限制。目前,我國的抽水蓄能發展非常快,但是目前來講有一種飽和的狀態,關鍵是從選址來說這是一個很大的挑戰。另一種機械的物理儲能的方式是壓縮空氣儲能,壓縮空氣儲能類似于抽水蓄能應用場景,它的規模可以很大,儲能時間可以很長,壽命也比較長。但是技術上和抽水蓄能相比效率有待于進一步提高。特別是需要特別的空間來儲存能量密度比較低的高壓的一個空氣。目前所謂的電化學儲能主要是鋰離子電池儲能,鋰離子電池主要的優勢是能量密度高、響應快,它的應用場景比較多。但是技術上主要是一個安全的隱患問題,另外,在成本上作為大型的儲能場景還需要進一步降低。壽命作為儲能電站來說,要進一步提高。總而言之,突破技術瓶頸是搶抓儲能產業機會的關鍵。

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斯坦福大學能源研究所主任崔屹在“材料科技對碳中和的貢獻”的主旨演講中指出,斯坦福大學過去20年投入很大,建立了非常強大的生態系統,300余位教授,1000余位博士生、博士后參與到能源、科學、技術、經濟、政策的研究上。斯坦福大學最近成立了可持續發展學院,進行更加有目標性的科研攻關。第一是目前交通和電網行業面臨著巨大的去碳化,大概18年前我參與開展高能量密度電池研發,將280瓦時每公斤到500甚至1000瓦時每公斤,需要新材料的介入。這個市場很大,涉及到取代石墨。過去的15、20年整個學術界見證了新材料的變化。第二是長時間儲能。我給大家分享一個新的電化學儲能,五年前,我所在的實驗室發表了金屬氫氣電池,包括鎳氫氣、錳氫氣,負極是氫氣變水,正極是氫氧化鎳變成鎳氧氫氧化物或者是錳變成二氧化錳,鎳氫氣過去在航空航天存在,但是我們將價格做低,通過改變催化劑的形式,基本上可以達到三萬次循環三十年的壽命,水溶液通過了最高的安全測試,UL的認證,絕對不會著火爆炸,不管對電池干什么都不會有安全事故。最后總結一下,材料和納米科技對可持續發展有很大的影響。

此外,9月12日,第五屆未來能源大會全球 CTO 論壇在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成功舉辦,論壇圍繞清潔能源、儲能技術、能源效率提升、智能電網等方面最新進展,分享探討有助于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降低能源成本、提高能源供應可靠性的研究成果和實踐經驗。




責任編輯: 李穎

標簽:第五屆未來能源大會, FEC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