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精品厂,91久久久久久熟女,国产乱老熟视频胖女人,91麻豆精品国产自产精品观看

關于我們 | English | 網站地圖

能源國際合作不斷取得新突破

2023-12-11 14:14:38 中能傳媒研究院   作者: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能源戰略研究中心 許勤華 唐婉瑩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能源領域改革成效顯著。十年間,能源消費、供給、技術和體制革命穩步推進,能源國際合作不斷取得新突破。從總體上看,我國能源國際合作在著力保障開放條件下的能源安全、服務全球能源綠色低碳轉型、為全球能源治理貢獻中國力量等方面都呈現出全面推進之勢,國際角色定位逐漸清晰,形成獨具中國特色的能源合作體系。
 
一、服務保障開放條件下的能源安全
 
(一)高質量推動“一帶一路”能源合作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堅持以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為重點,持續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在能源領域的政策溝通、貿易暢通、能源投資合作、能源產能合作及能源基礎設施互聯互通,以此實現能源國際合作全方位拓展。能源合作是共建“一帶一路”的重點領域。在共建“一帶一路”框架下,我國積極服務對外開放大局,全面發展同世界各國能源交往合作,能源合作范圍不斷擴大,打造了東北、西北、西南、海上四大油氣進口戰略通道,實現了同俄羅斯、蒙古、越南、老撾等周邊國家電網互聯互通,不僅拓展了能源國際合作領域、提高了能源聯通效率,還保障了我國能源安全。
 
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逐步形成了區域性能源產業合作格局。在可再生能源方面,我國與中東歐、歐盟國家在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和技術開發領域合作并取得眾多成果。自2012年“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機制啟動以來,雙方企業在電網、核電、新能源發電、清潔化煤電等領域的交流合作快速推進。我國不斷推進與東盟、阿盟、非盟、中東歐等區域能源合作平臺的構建,成功創辦東亞峰會清潔能源論壇,推動能力建設與技術創新合作。2020年11月中國加入《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促進了能源品種進出口便利化與多元化。我國成功舉辦兩屆“一帶一路”能源部長會議,與29個國家共同發布《“一帶一路”能源合作伙伴關系合作原則與務實行動》《“一帶一路”綠色能源合作青島倡議》,致力于建設更加緊密的互聯互通伙伴關系、綠色發展伙伴關系和開放包容伙伴關系。
 
我國能源企業國際化步伐持續加快,投資、服務、裝備、技術全方位“走出去”,能源領域戰略合作成果豐碩。2017年,中韓聯網項目啟動;巴西美麗山±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投運,標志著我國特高壓輸電技術首次跨出了國門;中國與俄羅斯合作的亞馬爾LNG項目是世界特大型天然氣勘探開發、液化、運輸、銷售一體化項目,該項目投產不僅為未來北極地區的油氣開發奠定了技術基礎,也標志著兩國能源合作的日漸深入。
 
(二)營造良好投資環境,促進能源貿易自由化便利化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不斷擴大能源領域對外開放,大幅放寬外商投資準入,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全面推進能源貿易自由化便利化。各級政府出臺了一系列優化營商環境的政策措施,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構建與國際通行規則相銜接的營商環境制度體系,更大激發市場活力,增強發展內生動力。2022年9月15日,《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降低市場主體制度性交易成本的意見》發布,指出優化營商環境、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是減輕市場主體負擔、激發市場活力的重要舉措。未來,在政策支持下,能源國際合作市場環境將更加安全、穩定、自由,市場主體將迸發出更多生機與活力。
 
二、服務全球能源綠色低碳轉型
 
(一)我國可再生能源發展為全球能源轉型作出貢獻
 
黨的十八大以來,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持續推進,我國能源生產發生巨大變革,能源結構由傳統能源加速向多元化、清潔化轉變,我國在推進全球能源綠色低碳轉型方面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回顧我國可再生能源的發展,風電、光伏發電、水電等裝機規模連續多年世界領先。國家能源局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6月30日,我國可再生能源裝機規模達11.18億千瓦,光伏發電累計裝機3.36億千瓦。同時,2022年上半年新增裝機中,80%都來源于可再生能源。2021年,我國可再生能源年發電量達到2.49萬億千瓦時,光伏、風電及水電發電平均利用率分別達97.7%、95.8%、98.6%。十年來,我國可再生能源的利用與發展取得明顯成效,未來發展空間廣闊,前景向好。十年來,我國可再生能源發電總裝機增長近3倍,占世界可再生能源裝機總量的30%以上。水電、風電、光伏發電、生物質發電裝機規模穩居世界第一。我國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不僅對自身能源結構優化調整意義重大,還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積累了豐富經驗,為全球能源綠色低碳轉型做出了積極貢獻。
 
(二)以技術創新引領能源國際交流與合作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持續推進能源科技創新,能源技術水平不斷提高,技術進步成為推動能源發展變革的引擎,與全球多國積極開展能源領域技術創新合作,共享科技創新成果。
 
我國全面掌握三代核電技術,國內外應用成果豐碩。2021年5月,華龍一號海外首堆工程——巴基斯坦卡拉奇核電2號(K-2)機組完成100小時連續穩定運行驗收,各項性能指標達標,正式投入商業運行,標志著我國自主三代核電“走出去”的首臺機組順利建成。該項目對于優化巴基斯坦能源結構、推動實現全球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共同應對全球氣候危機具有重要意義。我國建立了完備的水電、風電、太陽能發電等清潔能源裝備制造產業鏈,目前成功研發出全球最大單機容量100萬千瓦的水電機組,具備最大單機容量達10兆瓦的全系列風電機組制造能力,光伏電池轉換效率多次刷新世界紀錄,為全世界貢獻了70%以上光伏產能,全球風電機組整機制造排名前十的企業中有6家來自中國。建成規模最大、安全可靠、全球領先的電網,供電可靠性位居世界前列。巴西美麗山特高壓輸電項目是國家電網在海外中標的首個特高壓直流輸電項目,標志著特高壓技術“走出去”取得重大突破。
 
(三)推動建立全球清潔能源合作伙伴關系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先后成為國際可再生能源署成員國、國際能源憲章組織簽約觀察員國、國際能源署聯盟國,是倡導區域能源合作的積極推動者,也是區域能源轉型的積極引領者。我國推動成立上海合作組織能源俱樂部,建立東亞峰會清潔能源論壇,在中國設立亞太經合組織可持續能源中心,推動設立金磚國家能源研究平臺,并作為創始成員加入了國際能效中心。從2015年起,我國開始舉辦“國際能源變革論壇”,積極推動全球能源轉型,打造互利共贏的能源合作關系。在區域合作平臺搭建方面,成立了中國—中東歐能源項目對話與合作中心、中國—阿盟清潔能源中心、APEC 可持續能源中心等多個區域合作平臺,搭建中國—非盟能源伙伴關系,積極實施中國—東盟清潔能源能力建設計劃等。
 
三、為全球能源治理貢獻中國力量
 
(一)積極參與全球能源合作機制
 
我國是全球最大的可再生能源生產國和消費國,可再生能源裝機容量位列全球第一,產業規模優勢突出。多方面的比較優勢與制度方面的支持共同塑造了我國在國際能源產業鏈與全球能源格局中的重要地位。
 
在參與國際能源治理上,我國不斷深化雙多邊能源合作,不斷擴大在國際能源事務中的話語權和影響力,完成了全球能源治理從“積極參與”再到“主動引領”的巨大轉變,走上了綠色能源務實合作和全球能源治理變革雙輪驅動的新道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積極參與聯合國、二十國集團、亞太經合組織、金磚國家等多邊機制下的能源國際合作,與全球50多個國家建立了政府間能源合作機制,在能源貿易、投資、產能、裝備、技術、標準等領域開展合作,與30多個能源領域國際組織和多邊機制建立了合作關系。倡導建立“一帶一路”能源合作伙伴關系,成功舉辦“一帶一路”能源部長會議、中俄能源商務論壇、G20能源部長會等國際性活動,通過第三方市場合作,推動建設更加公平公正、均衡普惠、開放共享的全球能源治理體系,為全球能源治理貢獻更多方案,進而推動形成開放透明、普惠共享、互利共贏的能源國際合作格局。
 
在國際上,中國堅定支持多邊主義,按照互利共贏原則開展雙多邊能源合作,積極支持國際能源組織和合作機制在全球能源治理中發揮作用,在國際多邊合作框架下積極推動全球能源市場穩定與供應安全、能源綠色轉型發展,不斷提升能源領域對外開放水平,加快構建開放競爭、高效穩定的能源市場,推動建設更加有序、更加包容的全球能源治理架構,為促進全球能源可持續發展貢獻中國智慧、中國力量。
 
(二)構建中國能源國際合作話語體系
 
近兩年,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地緣政治沖突影響下的能源危機引起了各經濟體的重視。全球各國圍繞能源資源的爭奪、國際能源市場價格、能源戰略通道控制、能源發展理念以及相關標準制定等方面的國際博弈日趨激烈,構建我國對外能源話語體系是應對當下復雜深刻變化國際形勢的有力舉措。
 
在著力保障能源安全方面,我國堅持底線思維,持續提升能源戰略安全保障能力,加大國內油氣增儲上產力度,加快儲備能力建設,建立煤制油氣產能儲備和技術儲備,多措并舉增強油氣供應保障能力,全方位加強能源國際合作。不斷增強能源系統平穩運行能力,加強能源產供儲銷體系建設,發揮好煤炭煤電安全托底保障作用,化解區域性、時段性能源供需矛盾。健全能源安全風險管控體系,強化超大特大城市、核心區域和重要用戶的電力安全保障,防范化解安全風險。加強電力應急能力建設,切實提高大面積停電防范應對能力。作為負責任的大國,我國堅持多邊主義,全力維護區域與全球能源供應鏈穩定,捍衛國際能源秩序,打造能源合作利益共同體和命運共同體。
 
在能源轉型方面,2014年以來我國能源消費結構顯著優化,煤炭消費比重進一步下降。在綠色能源合作上,我國與聯合國、全球環境基金、世界銀行、亞洲開發銀行等機構和德國等國家協作,著眼于能源綠色低碳轉型,不斷通過能源轉型技術交流、能源治理經驗研討、能源合作項目對接等方式,同相關合作國家在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低碳城市示范等領域開展廣泛而持續的雙多邊合作。特別是在水電和核電領域,以“中國技術+中國標準+中國裝備+中國建設”為特征的整體解決方案與創新合作模式日漸成熟,這既緩解了“一帶一路”沿線區域國家能源基礎設施匱乏、能源設施投資資金不足、能源效率低下和能源環境污染嚴重等問題,又給我國高端裝備跨國制造產業轉型升級、拓展國際市場份額、增強出口競爭力等方面帶來了新機遇。



責任編輯: 江曉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