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精品厂,91久久久久久熟女,国产乱老熟视频胖女人,91麻豆精品国产自产精品观看

關于我們 | English | 網站地圖

徐旭常:跨界的能源專家

2019-09-30 10:12:00 能源思考9月刊

簡介:徐旭常,1932年11月29日生,江蘇常州人。清華大學熱能工程系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1953年畢業(yè)于東北工學院,1956年畢業(yè)于清華大學研究生班,畢業(yè)后留校任教。他多年來從事熱能工程、鍋爐、燃燒及污染控制的工程技術研究和教學工作。結合我國的能源工業(yè)的實際需要,研究改進了煤粉燃燒和硫化床燃燒設備,發(fā)明創(chuàng)造了煤粉預燃室和帶火焰穩(wěn)定船的直流煤粉燃燒器,分別獲得了國家科技進步獎三等獎和國家發(fā)明獎二等發(fā)明。近年來研究與煤燃燒有關的大氣污染的治理,參與了國家科技攀登計劃研究項目"煤和石油的高效率低污染燃燒過程的基礎研究"中煤粉燃燒有害產物的生成機理及其控制的研究。1995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他一生只做三件事,改進煤燃燒、改善土壤、教書育人;他雖是院士,又被稱為“亞洲火神”,但他在學生眼中,始終是個和藹可親的老師;他雖已離開我們,但他一絲不茍的治學態(tài)度和活到老、學到老的精神,將一直激勵后人前進。

扎根應用 注重理論

徐旭常曾教育自己的學生,搞工程技術不能從雜志縫里找課題,而必須從生產實踐中發(fā)現問題。啃下燃燒學這塊硬骨頭后,徐旭常在實踐中發(fā)現了科研事業(yè)的第一個興奮點。

上世紀70年代,大型電站鍋爐普遍采用煤粉鍋爐,煤粉燃燒不穩(wěn)定,每次點火升爐或低負荷運行時,都要投重油輔助燃燒。中國當時富煤貧油,重油價格比煤貴5倍以上。徐旭常想,如果通過鍋爐改造來節(jié)省燃油消耗,不正是“為國家做了點事”嗎?領悟這點后,他馬上開始與同事對煤粉預燃室燃燒器展開研究,希望能設計一種可以穩(wěn)定煤粉爐膛內火焰的燃燒器,從而大幅減少輔助燃油用量。

其實國際上對這項技術已經探索了許久,但一直未能成功。

常規(guī)的理論和思路認為,解決預燃室燃燒器中燃燒不穩(wěn)定的方法是加大進風口旋流葉片的傾角,但徐旭常團隊經過反復試驗,最終做出了完全相反的判斷:減小旋流葉片的傾角進而減小旋流強度才是正確的方法。最終按照這個邏輯,徐旭常團隊成功研制出一款新型的煤粉預燃室燃燒器,截至1983年,國內已經有幾十臺電站鍋爐裝設了這種預燃室燃燒器,每年可節(jié)油約2萬噸,折合人民幣600萬元左右,這在當年是相當可觀的經濟數據。

但成功研制燃燒器后的徐旭常并沒有感覺豁然開朗,反而陷入了困惑,原因在于傳統火焰穩(wěn)定理論解釋不了這款燃燒器的實際運行狀態(tài)。要想進一步改進推廣燃燒器,就要研究出更科學的火焰穩(wěn)定理論。徐旭常決定重新計算,在實驗基礎上,他和團隊嘗試對預燃室中的煤粉燃燒過程進行數值計算,進一步分析燃燒設備中的穩(wěn)燃因素,最終徐旭常提出了著名的“煤粉燃燒穩(wěn)定性三高區(qū)原理”。

之后十年中,船型燃燒器被廣泛地應用到了電力部門各種不同型號的煤粉鍋爐上,截至1995年,已成功地在18個省(區(qū)、直轄市)64個火力發(fā)電廠的125臺鍋爐上實現了穩(wěn)定運行,為國家獲得的經濟效益超過了1.5億元。

研究跨界不設限

在上世紀80年代初,徐旭常注意到了燃燒污染問題。他當時判斷出,這將是未來國內有重大需求的研究方向。于是說干就干,他決定首先從危害最大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開始。

1999年,第一臺有中國自主知識產權的濕法煙氣脫硫裝置被成功建立。后來,徐旭常團隊又研究了半干法煙氣脫硫技術、干法煙氣脫硫技術以及燃煤污染物聯合脫除技術。在進行燃煤污染物防治研究的同時,徐旭常還關注到另一個問題:石灰石—石膏濕法以其穩(wěn)定、高效等優(yōu)點在當時是世界上最成熟、應用最廣泛的脫硫工藝,但這種工藝會產生大量副產物——脫硫石膏,其露天堆積不僅會占用大量的空間場地,還可能導致二次污染,該如何低成本地處置呢?

在1995年一次國際交流中,徐旭常了解到日本學者利用脫硫石膏進行土壤改造的想法后,將東北地區(qū)的土樣寄到東京進行實驗,實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這使他十分興奮,在查閱了大量文獻后,他提出使用普通的農耕技術將脫硫石膏播撒到鹽堿地中的建議。輾轉奔波近兩年,他的想法得以在內蒙古土默川旗托克托縣伍什家鄉(xiāng)氈匠營村實現——曾有人在這里投資建了10000畝農場,用傳統的深挖溝、大水灌排的方法,想把荒蕪了百年以上的重度鹽堿地改造為良田,最終未能成功。

徐旭常為了驗證自己的想法,應用耕、耙等普通農田耕作方式,直接在田中撒播脫硫石膏,效果顯著,當年40畝試驗田出苗率就達到了60%,秋后取得了豐產。從此,這種鹽堿地改良技術一炮而紅,改良規(guī)模從最初的40畝發(fā)展到2016年的20萬畝。

21世紀初,二氧化硫與氮氧化物脫除技術日趨成熟,堿化土壤改良也卓有成效,徐旭常又支持團隊成員逐步轉入對PM2.5的研究,同一時間,重金屬污染也進入他的視野。

徐旭常結合我國能源工業(yè)的實際需要,研究改進了煤粉燃燒和流化床燃燒設備,發(fā)明創(chuàng)造了煤粉預燃室和帶火焰穩(wěn)定船的直流煤粉燃燒器;他大膽變廢為寶,利用脫硫石膏來改善堿性土壤,大大提高了堿性土地的農作物產量;他長期在清華大學從事人才培養(yǎng)工作,教書育人、為人師表,為我國教育事業(yè)做出了貢獻。2011年,徐旭常教授永遠地離開了我們。但他一生在科研中辛勤耕耘、嚴謹投入,在教學中的和藹可親、默默付出,在工作中堅持而不放棄,謙虛不張揚的精神,將成為后輩人學習的寶貴財富。




責任編輯: 李穎

標簽:徐旭常,煤燃燒,大氣污染治理